看完《旅途中遇見金剛經》這本書已經好一陣子了,一直想寫些心得,但遲遲沒有動筆的原因,好像是因為它書裡講的都一直環繞在我身邊,像是一本持續還在讀著的書。好像如果真寫了心得就像闔上書結案了一樣,於是遲遲未寫。
這本書跟我緣分很深。剛出版時我就在書局拿起來讀了一些,本來想買後來作罷。過一個禮拜擔任一場演講的講師,台下有位貴賓在演講完後,送了我們這本書,他是作者的丈夫,他說聽完演講覺得我們應該會有興趣。(我演講內容與書完全無關) 當下驚訝於這個緣分,是這本書不放棄地找到了我!
作者陳念萱聽說也是個電影圈人。這本書敘述了她在旅途過程中的體悟,對應著金剛經,寫了關於母親、死亡、信仰與自己。文中有很多其實跟我的信仰是相通的,我相信這本書經過歲月累積之後再回來看,也會另有新體悟。金剛經是智慧筆錄,但自己的體悟會是自己的,在自己心裡扎根,非關語言也不用語言。
「信仰,是對自我更進一步的認識,乃至對宇宙的了解,以及對他人的體悟。沒有理解,談何慈悲?」
書中的某一段:「我帶著母親的遺骨繞塔繞菩提樹,惶惑忐忑,起了私心,期望母親能因此沾光。也許不會為自己如此膽大妄為,卻無論如何認為沒有信仰基礎的母親,可能需要這看來愚昧的方式,強忍不安,我拿出一片彩色遺骨,塞到了樹根下。原諒我。正準備顫抖離去的當下,樹旁靜坐的僧尼忽然叫住我,指著飄然而下的落葉:『那是妳的!』」對這段一直很印象深刻,落葉歸”根”,死亡是什麼?信仰是什麼?根又是什麼?我們花一輩子盡心地美化我們的綠葉,但最核心的根在哪裡?
「你也許看見了我的荒謬,而我,看見了自己的執著。」
念萱她去了印度恆河朝聖,在那裡她思辨著天堂與地獄的差別。每個人在生命中都有自己的某種執著,以某種看似荒謬的行為呈現著,別人或自己可以下結論說著故事的是非對錯,但故事會繼續,你沒有過關的境就會繼續考驗著你,不只是”放下”,而是一種”提起”或”放下”都可以的自在。
底下是我的一些很喜歡的句子截取:
「願意相信,真是不可思議的功德。」
「你永遠不會知道的對錯與是非,不在自己的慣性思維裡。」
「能夠安靜下來,也是一種功德。不被時間所困、不再計較有形無形,從而抵達自己,更是功德。」
「道理,就在『心甘情願』,這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。」
「幫助你的人,是菩薩。接受你幫助的人,也是菩薩。彼此互相成就。」
「你想要的,跟你需要的,從來都是不同道上的選項,除非你自己早已是明鏡。」
「神住在心裡,無形無色無相。」
旅途上,我們都可以是一步步學習的”行者”。以前總是認為修行是老年在做的事情,後來才發現不是,修行就是把自己該修的課好好的行出去,這些課沒有分年齡,修過及格就過關,不要累積到老了,還得留級重修。自覺的力量會慢慢養成,然後心裡會覺得踏實。這本書讀起來讓人感到一種寧靜,思緒飽滿卻非常輕盈。